黑瓷也称为天目瓷,是一项古老的制瓷工艺。黑瓷是民间常用器皿和常见的釉色之一,黑瓷是因为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是用氧化铁作为釉的呈色剂,在很久以前,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黑瓷了,一直延续到宋代,黑瓷的品种才开始大量的出现。
黑瓷原是产在南方,但是在以后的历史中,生产黑瓷的中心却在北方了,宋代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黑瓷尽管也是比较著名的,但是,看不出与早期德清黑瓷之间的传承关系。
黑瓷和黑陶的区别
1、 黑陶
黑陶是产生于新石器时代,是在烧制过程中采用渗碳工艺,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黑色陶器。黑陶按照质地可以分为三种:泥质黑陶、夹砂黑陶、细泥黑陶等,其中以细泥黑陶的制作水平是最高的,素有“黑如漆,薄如纸”的美称。
2、 黑瓷
黑瓷是起源于商周时期,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是用氧化铁做釉的呈色剂,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。黑瓷在宋代时期就开始大量生产,而且黑瓷的品种也逐渐多了起来,到了元明清时期,黑瓷就成为了民间常用器皿中的常见釉色之一。
其实瓷和陶之间还是有区别的,陶器吸水,用的是普通陶土,烧制温度一般在800度;而瓷器的细密清脆,用的是高岭土,烧制的温度一般在1200度。而且陶器是分为不挂釉和挂釉两种,挂釉的陶器釉料在比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;瓷器的釉料有两种,一是可以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,二是在高温素胎上挂低温釉,二次低温烧成。